湖北日報訊 (記者李源、通訊員彭昊)“加注5公斤氫燃料,車子就能續航800公里,令人印象深刻。”9月25日上午,荷蘭海爾德蘭省省長約翰·貝倫茲在參觀完武漢地質資源環境工業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武漢資環工研院)旗下格羅夫氫能汽車有限公司的展車后,發出感慨。當天,荷蘭海爾德蘭省政府和企業代表團到訪武漢資環工研院,了解光谷氫能汽車產業發展并尋求合作。
荷蘭海爾德蘭省政府和企業代表團在武漢資環工研院合影
氫能,是指使用氫氣作為動力源,通過電化學反應產生電能,進而驅動車輛行駛。由于在能量轉換過程中排放物只有水,氫能被視為最清潔能源之一。荷蘭是歐洲第二大氫能生產國,在制氫、儲氫、氫燃料電池等領域擁有先進的技術和豐富的經驗。此外,海爾德蘭省是湖北省的友好省份,該省省會阿納姆市是武漢市友好城市,被譽為荷蘭氫都。
在格羅夫公司的展廳里,貝倫茲仔細查看兩臺氫能汽車,不時向工作人員詢問車輛技術參數和設計理念。參觀結束后,貝倫茲頗有興致的試乘該公司于今年上海車展首發的氫能汽車。“雖然沒有親自駕駛這臺車,對動力性能不太了解,但是乘坐的過程讓我覺得平穩和安靜,體驗很棒。”貝倫茲說。
荷蘭海爾德蘭省省長約翰·貝倫茲試乘格羅夫氫能汽車
在隨后的溝通交流會上,貝倫茲表示,海爾德蘭省與湖北省已有十多年合作經歷,此次率團造訪中國開展貿易對話,關鍵字是“氫能”。他說,當前全球正向更清潔、更加可持續的經濟體制轉變,這一趨勢將為進一步探索荷中友好關系提供更多新的視角。在他看來,武漢資環工研院在氫能領域的研究有獨到之處,有些技術具備國際領先水平,如能形成穩固的合作關系,不僅利于湖北的優秀氫能技術和產品向全球市場推廣,也將助力海爾德蘭省的相關企業從中受益。
在談到此次對話的收獲時,貝倫茲說:“此行不是務虛,而是切切實實的尋求合作。”他告訴記者,在短暫的溝通交流后,隨團企業已經初步擬定了4個領域的合作意向。分別是新型氫燃料、加氫站設計升級、氫燃料制備和測試檢驗。回到荷蘭后,將推動相關企業與武漢資環工研院進行密切聯系,爭取盡快達成合作。
約翰·貝倫茲與郝義國在格羅夫公司研發的氫能汽車前合影
武漢地質資源環境工業技術研究院是武漢市和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聯合創建的,致力于科技成果轉化、戰略產業培育的科技創新發展平臺。主要面向全球整合氫能源產業戰略性創新資源,構建以氫能汽車為主體、具有全球競爭力和影響力的氫能源全產業鏈發展布局。武漢地質資源環境工業技術研究院院長、格羅夫公司董事長郝義國說,氫能源汽車被視為下一代新能源車型,發展前景廣闊。加大與歐美日韓等發達國家和地區相關企業的溝通交流力度,有助于提升武漢氫能產業的國際化程度。“荷蘭提出到2030年實現交通零排放,這為格羅夫這樣的致力于在氫能領域創新發展的企業提供了合作機會。”郝義國說。明年下半年,格羅夫公司的兩款氫能汽車將實現量產,在共享出行、出租車、高端城市物流、公共交通等領域,提供區別于燃油車和電動車的另一項選擇。這些產品和相關技術有望走出國門,為全球氫能汽車領域發出中國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