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9年,英國科學家威廉·格羅夫(William Robert Grove)把分別裝有氫氣和氧氣的試管,安裝在鉑條上,實現了水電解的“逆反應”,產生的電流,點亮了倫敦講演廳的照明燈。
這便是最早的氫燃料電池。
那一年,是中國道光十九年。當時的英國,工業革命如火如荼,蒸汽機盛極一時,格羅夫的發明并沒有得到重視。此時,離1886年德國人卡爾·本茨發明世界第一臺汽車,還有47年。
歷史潮流浩浩蕩蕩、撲朔迷離。氫能電池和汽車的發明人都不會想到,100多年后,氫能汽車會成為一種可實現的商業應用新趨勢,有可能成為人類低碳綠色交通出行的主要選擇。
氫能,被譽為“21世紀的終極能源”。而氫能汽車,并不是21世紀才有的。
1936年,挪威Norsk Hydro公司制造了氫氣驅動卡車;1944年,蘇聯制造GAZ-AA卡車,也有氫氣驅動類型;1959年,美國 Allis-Chalmers拖拉機公司,把氫氣驅動應用到拖拉機上……
先行者們從未停止前進的步伐,直到1966年,世界上第一輛現代意義的氫燃料汽車在美國通用汽車公司誕生。這是一款廂式貨車,命名為Electrovan,搭載了笨重的電池組,續航里程200km。
1966年 世界上第一輛現代意義的氫燃料汽車Electrovan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氫能汽車掀起了一輪發展高潮:奔馳、寶馬、現代、馬自達、豐田、大眾等汽車廠商均曾推出過氫能車型,如Benz TN 310廂式車、BMW 520h等等。
上百年上下求索,一代又一代人為開發氫能獻出激情和智慧。然而,氫能汽車卻始終不溫不火,市場上難得一見。技術上不夠成熟,應用上難以推廣,成本過于高昂,是重要原因。
到了今天,這些堅冰正在漸漸融化。
長江后浪推前浪,中國企業同樣不甘寂寞。
在汽車替代馬車的時代,造就了一批世界級的巨頭;氫能汽車時代也可能會催生兩三個世界級新品牌,中國企業將有機會參與到這個百年一遇的創新發展新機遇,格羅夫在兩三年前對這一夢想的追求早已啟航。
格羅夫高端氫能轎跑格蘭尼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人類開發新能源的過程,只有起點沒有終點。當前,氫能汽車已逐步上升為國家戰略,基礎設施建設也正逐步鋪開。在中國智造逐步走上世界舞臺的時代,期待有一批批的“格羅夫”們閃耀在聚光燈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