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氫能源的爆發期將會來得很快,快到不可想象!”這是2018年1月,一位專家在武漢氫能產業規劃研討會上的斷言。
“中國氫能經濟即將來臨!”這是2019年3月,全球最大的財經資訊平臺——彭博新聞社發布的重磅新聞標題。“推動充電、加氫等設施建設。”這是2019年全國“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的明確表述。由此,氫燃料電池產業明確成為國家戰略 。3月28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博鰲亞洲論壇年會上,首次指出將氫能源列入國家新興產業。
作為一種新型清潔能源,近年來,氫能,尤其是氫能汽車,在中國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關注,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有研究預測,到2020年,中國燃料電池車輛將達到10000輛、加氫站數量達到100座,行業總產值達到3000億元;到2030年,燃料電池車輛保有量要突破200萬,加氫站數量達到1000座,產業產值將突破10000億元。
一個巨大的市場“蛋糕”正在加速形成。
作為國家中部中心城市、知名的“中國車都”,武漢正加速發力,推進氫能全產業鏈,尤其是氫能汽車發展,不遺余力打造新型氫能城市、世界級“氫能之都”。
產業基礎雄厚,武漢是國內氫能產業先行者
氫能,由于來源豐富、綠色環保、能量密度大、轉化效率高和適用范圍廣,被認為是人類社會發展的終極能源,正成為國內各大城市積極搶占的產業制高點。
目前,上海、武漢、佛山、蘇州、濟南、大同、張家口等城市都已發布氫能發展規劃,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城市涌入這一浪潮中。一輪前所未有的氫能熱度迅速升溫,大有“得氫能者得天下”之勢。
武漢在國內氫能探索方陣中,屬先行者之一。早在本世紀初,東風公司就曾出資與高校合作,研發出第一輛氫能燃料電池汽車,被命名為“楚天一號”,與上海研制的“超越一號”一同亮相北京。
武漢氫能產業基礎雄厚,背靠武漢大學、武漢理工大學、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華中科技大學等一批在氫能燃料電池領域有科研基礎的高校,以及泰歌氫能動力、格羅夫氫能乘用車、氫陽儲氫材料、國氫等一批氫能相關企業。從制氫、氫氣的儲存運輸、氫能動力、氫能整車、核心零部件、下游應用端,一條相對豐富的氫能與燃料電池產業鏈資源已在武漢蔚然成型,形成氫能產業集群小氣候,為武漢氫能產業化提供土壤與先機。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武漢市和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共建的武漢地質資源環境工業技術研究院,著力進行氫能戰略新興產業培育,面向全球開放式整合國內外一流氫能產業戰略性創新資源,發展成為武漢氫能產業的重要一極。
官方民間高度重視,市長多次考察氫能汽車產業
2018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武漢主持召開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要堅持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以長江經濟帶發展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諄諄囑托,使命在肩。今年1月,湖北省委召開十一屆四次全體(擴大)會議暨全省經濟工作會議,勾畫了以“一芯驅動、兩帶支撐、三區協同”戰略布局。其中,“一芯”是指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高端成長型產業。
湖北是汽車大省,武漢是著名的“中國車都”,汽車是省市重要的支柱產業。當前,傳統汽車正面臨下行壓力,新能源是重要突破口。湖北省、武漢市官方高度重視氫能汽車產業發展,武漢市已將氫能產業列入全市“十三五”發展規劃,主要領導密切關注產業發展動態。
2017年12月28日,“泰歌號”氫能大巴下線,時任湖北省副省長周先旺到場視察并召開現場會,他表示,要讓氫能產業成為湖北、武漢的經濟新增長點。周先旺鼓勵科技團隊繼續攻關世界科技前沿,并要求省市各個部門對號入座、積極支持。
2018年7月20日,武漢市政府召開常務會,專題研究了停車場、充電樁、加氫站建設工作,要求明規劃、定目標,做到科學設計、整體推進。
2019年3月20日,格羅夫氫能乘用車在漢向全球發布,市長周先旺到武漢地質資源環境工業技術研究院現場調研,與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校長王焰新一同考察了研制成功的首臺樣車。考察期間,周先旺市長還饒有興致地試駕了這臺由資環工研院成功研發、在武漢向全球首發的氫能乘用車。
從左到右:格羅夫創始人郝義國,武漢市長周先旺,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校長王焰新,武漢市委常委、東湖高新區黨工委書記汪祥旺
同時,湖北武漢民間、學界、業界也越來越意識到氫能的重要性。2018年武漢市“兩會”上,多位代表、委員呼吁,大力發展氫能汽車產業,搶占未來制高點。
2019年湖北省“兩會”上,湖北省政協委員孫先明建議,加快推進我省發展氫能及氫燃料電池產業,支持武漢建成世界“氫能之谷”。
發展步伐加快,打造世界級“氫能之都”
產業集聚,機遇疊加,武漢布局氫能的步伐正在逐步加快。
2017年12月28日,首輛搭載氫燃料電池發動機的客車——“開沃•泰歌號”在武漢發布;
2018年9月28日,華中首條氫能客車公交線359路在武漢上路試運行;同日,武漢首座加氫站啟用,武漢市氫燃料電池動力公交車全面進入商業化示范運行階段;
2019年3月20日,首款氫能乘用車——格羅夫氫能汽車在武漢面世,主打高端品牌,堪稱“氫能汽車時代的特斯拉”,引發強烈社會反響;
2019年4月,格羅夫氫能乘用車作為全球唯一一家獨立的氫能汽車公司將亮相上海國際車展,并接受客戶預訂,未來將不斷推出新的車型,逐步布局中國一線城市;
氫能公交車、物流車、乘用車、加氫站相繼落地,武漢正在加速布局氫能汽車產業,力圖在氫能汽車這一波潮中,做引領者、弄潮兒。
根據規劃,武漢將以打造“世界級氫能汽車之都”為目標,到2025年,將產生國際領先3-5家氫能企業,建成加氫站30-100座,擁有1-3萬輛氫能乘用車、公交、物流車等,氫能燃料電池全產業鏈年產值力爭突破1000億元,成為世界級新型氫能城市。
專家表示,武漢亟需在示范化應用、示范線路及車輛推廣、基礎設施建設、關鍵技術攻關等方面,出臺相應的發展規劃,抓住氫能與燃料電池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和發展機遇,力爭在3-5年內,穩步推進及確立武漢市在氫能與燃料電池產業中的優勢地位,要進一步關注和扶持氫能汽車產業發展,使之成為武漢城市發展的內生動力。
一座世界級“氫能之都”,正呼之欲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