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環境學院水文地質專業博士彭浩,本來的研究方向是工業廢水處理。在一次調研中,山區孩子熱情招待他的一杯水沉淀后仍有泥土,讓他痛心。他決定改變研究方向,研究如何將普通的自來水處理得既無雜質,也能滿足人體微量元素需求。
本月中旬,他潛心研究三年的新型凈水技術終于面世,新鮮出爐的凈水設備引起市場關注,甚至有企業愿意對彭浩的技術投資1500萬元,幫助其產品研發。
山區一杯臟水讓他改變心意
3年前,在中國地質大學環境學院讀研的彭浩,便有了自己的創業團隊,主攻方向為工業廢水處理。2012年,彭浩隨導師去到甘肅取樣地下水。沿途經過一戶人家時,一名小男孩見有客人進屋,熱情地從水桶里裝了一杯水放在桌上。過了一會兒,彭浩卻注意到杯中水經過沉淀后仍然很渾濁,杯底甚至有泥土。“這水能喝嗎?”彭浩忍不住問道。“我從小到大都喝的這種水。”小男孩不以為然地答道。
這杯渾濁的飲用水給彭浩帶來了不小的沖擊,通過走訪,他發現村子里的水源情況長期如此,不少村民明知水源不干凈,但也別無選擇。“我們這里只有這種水,不喝它喝什么呢?”一位村民無奈地說。
偏遠山區人民對健康飲用水的渴望,深深震撼了彭浩。其實,在他的家鄉四川大巴山山區,人們也一直深受水源污染之苦,有的人甚至因此患上癌癥。于是,他暗自下定決心,將研究方向調整為飲用水凈化。
喝近百品牌礦泉水找口感
市場上的凈水產品眾多,但如何在過濾掉雜質的同時,仍然保留住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是團隊亟需攻克的核心技術。經過研究,他們發現一種名為天青石的礦石,凈化作用明顯,且能保留人體所需的微量元素。幾天的軟磨硬泡后,隊員們終于從一家礦場獲得了這種關鍵礦石。
一個月不眠不休,多達2000余次的元素配比實驗后,團隊攻克了凈化的核心技術。但如何讓凈化后的水擁有最佳口感,成為了他們面臨的下一個難題。為此,彭浩和隊員們從市場上買回了近百種品牌的純凈水和礦泉水,每天的首項工作,便是逐一喝下對比口感,并根據口感對凈化器不斷進行調整。“那段時間,每天喝水都能喝飽,后來聞到水的味道都想吐。”
院士推薦 我院大力支持助發展
2013年3月,在生物地質與環境地質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交流周閉幕式上,面對諸多學術界大腕,中國科學院院士袁道先公開推薦了彭浩團隊基于地質材料的凈水技術。
這一新型凈水技術,在去年10月舉行的挑戰杯創業比賽中,引起了我院大力關注。今年4月,雙方簽訂了合作協議,資環工研院投資150萬元,幫助團隊進行產品開發。